湘潭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湘潭市财政局 cz.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4-03-06 10:39

湘潭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新宝gg一键登录

 

一、财政亮点成效

财政部门获评2023年湘潭市“地方敢闯”先进典型。我局负责的加油站数据管理、安可工程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及争取综合货运枢纽项目、公共就业服务能力项目等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获市委通报表扬六次。在市“千百十”工程工作前三季度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单位,其中第三季度在优秀单位中排名第一。2023年,我局在“改、化、争、保、服”上取得新突破。财政改革深入推进坚持始终以预算改革为统领零基预算理念持续深化,全面贯彻“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总体要求,健全市级财政大事要事保障项目库,统筹7100万元落实国省市重大部署,依次序、分层级的节约型动态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债务化解正在迎来拐点全市成功争取财政部隐性债务置换债券额度650.92亿元,占全省58%,排名全国前列。置换到位后,市本级债务穿透后银行资金占债务总额比重达90%以上,成本降至4%以下,利息负担较2021年减轻近一半。争资争项主动出击全市争取新增债券资金限额168.24亿元,专项债券获批额度及使用率均居全省第一,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36亿元。成功获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成功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等。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在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始终将“三保”支出摆在财政支出的第一次序,努力实现民生支出稳定增长,占比达76.7%。归集资金推动杨梅洲大桥、下摄司大桥全面复工服务发展加力提效扎实推进财源建设工程,安排市级资金1.33亿元推进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20231-11月全市园区亩均税收10.62万元/亩,同比增长18.84%

二、2023年工作总结

2023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支持打好打赢“发展六仗”,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一手抓化债、一手抓发展,全力作好“生财、聚财、用财、理财”四篇文章推动风险防控迎来新拐点预算改革实现突破争资争项取得新成效服务发展迈出新步伐、财政管理提升新效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3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04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2.2%。其中地方税收83.56亿元,同口径增长3.3%;非税收入40.45亿元,同比增长0.13%,完成市人大预算调整任务目标。2023年全市非税收入占比32.64%,收入质量连续十个月排名全省第一。

1.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组合施策,系列规划、目标、打法落实落地。聚焦重点、难点,直面困难、问题,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发力,多项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效。坚持始终以预算改革为统领。零基预算理念持续深化,全面贯彻“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总体要求,健全市级财政大事要事保障项目库,统筹7100万元落实国省市重大部署,依次序、分层级的节约型动态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园区改革向纵深推进,从税收增量激励、合理划分责权、理清债务关系、完善库款分成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市与园区城区财政关系,打破制度束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化债工作迎来拐点。始终按照“两条线三回归”基本理念和全市化债“三步走”总体安排,成功争取中央财政特殊再融资债券650.92亿元,占全省近60%。市本级债务穿透后银行资金占债务总额比重达90%以上,成本降至4%以下,利息负担较2021年减轻近一半。严格执行风险防控“三道防线”,市预决会全年暂缓、叫停政府性投资项目7个,涉及金额13.2亿元。财政运行风险全域监控。实施市对县市区、园区财政运行“两审查、三监测”举措,打通市县两级预算一体化系统权限,实现对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和大额资金的事前审批,财政运行风险防控体系全覆盖。国有“三资”盘活提质增效。聚焦重点领域,用好“用、售、租、融”四字诀,着力打造示范性项目,其中,韶山思政教育研学基地项目在全省推介。全年累计处置盘活“三资”105亿元。

2.在服务发展、动能升级上集中发力,助力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产业支撑变革转型。安排各级财政资1.33亿元推进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支持引导工业企业“三改一扩”,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出台先进储能(动力)电池及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先进钢铁材料、医疗器械等一揽子产业新政。科技创新支撑有力。安排各级财政资金1.4亿元,支持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组建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全年新增贷款14.2亿元,企业惠及率全省第一。财政金融紧密联动。设立3000万元普惠金融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新增44.2亿元,增长17%。建立市级农担代偿补偿机制,全市农担在保额增长超20%。累计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及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上市公司奖补3194万元,积极推动湖南裕能、崇德科技、永达股份相继上市。争资争项成果显著。全市争取上级财政补助和政府债券额度268.5亿元,专项债券获批额度及使用率均居全省前列。成功获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成功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等。投资消费内需激活。安排各级财政资金5627万元支持招商引资、消费升级,支持开展“嗨够湘潭”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一节两会”。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6条政策”,累计拨付“专精特新”等财政奖补资金近1亿元

3.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尽心尽力,民生底线兜牢兜实。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始终将“三保”支出摆在财政支出的第一次序,努力实现民生支出稳定增长,比重达76.7%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市级财政安排资金5140万元重点支持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分别安排资金7.8亿元、1.9亿元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社会集中及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标准每月分别提高50元、65元、150元。市级财政累计投入8.7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支持推进竹埠港实验中学、雨湖区建元中学、岳塘区和平中心完小、中职学校“楚怡”项目和学校食堂标准化工程等建设。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初中分别提高70元、90,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每人提高100元。“农业强市”建设全面推进。安排资金2.3亿元全力支持粮食生产,成品粮储备补贴费用稳步提标;投入2.1亿元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守“三农”底线,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支持县域经济风险防控和转型发展。绿色转型发展加速增效。安排各级资金3.4亿元用于生态保护补偿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功获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加快推进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城市建设运营更新提质。累计投入3.67亿元支持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争取基本建设专项资金5.03亿元,重点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市本级财政安排6.66亿元全力保障城市维护建设、污水及生活垃圾治理、公共出行等需求。妥善处理购房补贴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保交楼”部署要求。历史遗留工程项目稳妥推进。归集资金推动杨梅洲大桥、下摄司大桥全面复工,g240全线、g320绕城线三期湘乡段主体贯通。

4.在财政管理、财经纪律上优化整肃,财政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全面落实全省“绩效管理提升年”行动要求,政策效能、资金效益、改革效果、监督效力、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预算刚性约束持续增强。进一步规范财政预算资金内部审批及拨付程序,重新修订追加预算支出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推进依法理财。累计清理收回闲置沉淀资金5371万元、追缴建设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欠缴税费6855万元、清理撤销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74个。财会监督框架建立完善。推动市级层面出台加强财会监督的十条举措,构建市级财会监督与巡察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建立财会监督人才库制度,首批入库40人。政府“过紧日子”持续加压。出台进一步深入推进过紧日子的十条措施,强化预算源头管控,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全面压实过紧日子要求。在连续五年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2023年预算单位非刚性项目支出再压减15%绩效管理扩面提效。出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绩效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制度体系健全完善。通过部门绩效考核和调减经费安排“双约束”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对13个评价结果为“中”“低”项目压减支出677.4万元。试点开展园区财政管理绩效评价。财经秩序整肃规范。深入开展“三湘护农”、违规借支公款及出借资金、会计信息质量、内部监督审计等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持续推动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整治。对2015年以来14项惠农补贴资金开展跨年度检查,严肃查处骗取套取、截留挪用惠农补贴资金等行为。

5.在创新手段、数字化建设上先行先试,财政运行效能持续提升。以数字化改革三年行动为统领,全面启动信息化、数字化改革,积极盘活全市财政数据资源。“数字财政”全面启动。制定出台“数字财政总体规划,加快推进财政数据中心建设,工资系统子模块成功上线运行。“数字治税”成效显著。将全市239家加油站点即时数据信息全面接入全市加油站数据管理平台,带动机动车燃油零售业税收入库7130万元,同比增长23%财税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全面推进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电子化。“数字采购”换挡升级。构建全领域、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监管服务平台,节约财政资金8018万元。制定政府采购负面清单,电子卖场实现预算单位交易全覆盖。限额以上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项目预留比例达86.5%“数字评审”提质提效。推行“一站式”办公、台账式管理,加快打造财政投资评审窗口单位。强化评审管理系统运用管理,增加建设单位信息查询服务,全面实行项目线上预审制。全年完成项目评审106个,评审金额51.3亿元,核减金额9.39亿元,核减率18.3%“数字监控”防线筑牢。强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动态监测预警,优化直达资金管控政策。充分运用阳光审批系统一卡通预警互联网 监督功能,筑牢惠农补贴资金全过程防线。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31.86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89.83亿元,同比增长7%;非税收入42.03亿元,同比增长4%。财政部门将坚决贯彻国、省、市决策部署要求,充分履行财政职能,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始终以改革思维、改革方式、改革成效破困局、开新局。一是以更大力度深化预算改革。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理念,科学核定预算盘子,实行保障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分类管理,增强财政资源配置的完整性,在有限财力情况下,全面提升预算保障能力。以财政政策机制变革引导、调优、强化园区经济功能定位。二是以更大力度树牢长期过紧日子理念。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探索建立厉行节约过紧日子评估机制,构建人员经费、行政成本、资产资源利用等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持续优化部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三是以更大力度巩固节约型保障机制。2024年,部门预算项目性支出按压减5%安排,依次序、分层级、按实际财力情况落实大事要事保障清单项目。最大限度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专项债券等资金对湘潭的倾斜和支持。四是以更大力度盘活国有“三资”。按照“三资一本账、预算大统筹”的总要求,持续聚焦“652”资源、资产、资金,重点挖掘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等存量资产潜在价值。用好“土地超市”,加大低效用地、闲置用地处置和盘活力度。2024年力争盘活“三资”总收益80亿元。五是以更大力度推进“数字财政”建设。逐步整合现有财政业务纳入统一财政管理平台,实现对“四本预算”、预算单位及预算级次全口径、全链条数字化覆盖,提高财政治理信息化水平。

(二)充分释放政策资金效能,支持推动转型发展。推动资金流、政策流协同强化执行流,发挥产教融合发展优势,支持打造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引擎,推动实现“产业—科技—金融”更高水平循环。一是推动湘潭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全力支持新型工业化十大项目建设。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支持以“三优三特”为重点的优势主导产业、未来新兴产业及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集中财力支持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三改一扩”行动。二是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发展优势,支持推进长株潭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全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十大项目,加快湘潭大学城建设。全力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支持“莲城人才行动计划”,加大高校引才、企业引才支持力度。三是激活创新发展支撑。支持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推进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支持力度,推动国省创新平台、人才集团建设。四是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推动市融资担保集团增资至70亿元、力争获批aaa级,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挥市融资担保集团优势与全市农担体系政策效能,提升支农、支小、支新扶持力度。统筹财力推动普惠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建立适度增长的财政支持机制。更大程度发挥“政采贷”、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等资金撬动作用。五是多措并举扩大内需。加强政府投资引导和政策激励,支持精准招商。支持办好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打造“嗨够湘潭”消费品牌。建立层次分明、精准高效的财政政策扶持体系,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坚决兑现“三个不拖欠”承诺,在政府采购等政策上倾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三)硬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确保全市财政运行平稳可持续。一是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风险。探索建立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推动化债重点由治标转向治本。严格落实“三步走”总体安排,努力实现将债务率降到合理水平的目标。持续巩固化债成果,优化债务结构,继续全力降息降本。单独编制债务预算,强化库款管理。统筹防范化解安全生产、自建房、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二是推动财会监督加力见效。持续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加大财会监督执法力度。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财会监督考核评价办法,前移监督关口、夯实日常监督,打造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覆盖的“大监督”格局。三是进一步优化县区财政运行监控。做好与省级监测指标的衔接,对照“一县一策”要求,逐步将上级转移支付、项目建设、债务付息、预算执行、资金拨付纳入市级监测范围。将财政运行监测纳入“数字财政”建设范围,加强对困难地区财政保障预警,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全领域财会监控机制,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四是持续提升预算绩效约束。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进一步加强对园区财政管理绩效评价。扩大事前绩效评估覆盖范围,全面启动项目库管理。将绩效理念融入财会监督全过程,持续完善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审计意见、财会监督挂钩机制。五是多点支撑强化监管。以政府采购监管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强采购全流程管控。进一步打造服务型财政投资评审窗口,推进阳光评审、精准评审,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评审精细化水平,严格控制误差率2%以内。坚决落实法治财政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内控、资产、账户、支付、政府购买服务、非税等重点领域监督监控。

(四)强化财政公益属性,着力打造民生财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始终将基层“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健全和落实分级责任体系,建立范围清晰、标准明确、动态调整的“三保”清单制度。二是用心办好民生实事。统筹资金支持守护安康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以推进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示范项目为抓手,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打造“湘潭教育”金字招牌。三是推动区域协同、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十大标志性工程项目,加速湘江新区九华片区项目建设。统筹支持推进长株潭教育、交通、产业、生态领域协同联动、差异化发展。四是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切实提高财政保障力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折不扣落实好惠农、惠民、惠企各项补贴政策,建立健全涉农项目资金监督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涉农资金安全。切实加强村级债务管理。五是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支持减污降碳十大项目建设。推动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等提面扩效,持续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稳妥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推动低碳城市亚行贷款项目。争取上级财政政策资金支持光伏开发、林业碳汇、新能源公务用车、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
  • /
网站地图